2023年12月,有幸代表新津区侨联,参加新津区委统战部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学习班,其中一天的现场学习活动,便是去了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这也是我第一次具体地了解到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的那段时光一直被黑暗和腐朽笼罩着,那么就有千千万万的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的爱国义士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如夜空的星辰般,不遗余力地燃烧自己,为黑暗中的人民指引着新中国的方向。
说起陈嘉庚先生,我们首先能联想到的是他的头衔: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慈善家等等,但是真正深入地了解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救民事迹后,不得不感慨于在这些头衔背后,是陈嘉庚先生无数的大公壮举和慷慨解囊,是他的报国赤忱和救民大义,不由得令人敬佩陈嘉庚先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的不朽贡献,更能深刻体会到冯玉祥评价陈嘉庚先生“一言一动皆大公”高度赞叹。可以说,陈嘉庚先生不论是从做人方面秉持的谦虚谨慎态度,做实业和教育方面的善始善终精神,以及爱国救民方面展现出的大公无私和明辨是非精神,深刻诠释了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嘉庚精神可以说是共产党理念的具体体现,他的精神丰碑,将永远鼓舞我们不断前行。
陈嘉庚先生成长于外忧内患的时代,通过艰苦创业成为东南亚“橡胶大王”,但当他目睹了当时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意识到民族存亡、国难当头,便毅然决然投身救亡斗争,在国外通过自己带头捐款来进行募捐活动,1937年8月15日,陈嘉庚先生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准备进行持久而大量的筹款。1938年10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先生被推选为主席。“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陈嘉庚先生救国之心慷慨凛然,即使现在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由衷敬佩。
当目睹了中国的内忧外患、亲历了海内外同胞所受的凌辱排挤,陈嘉庚先生开始探求民族自强和复兴的道路,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是国民天职。并于1984年在家乡创办集美惕斋学塾,后又于1921年5月9日,创办了福建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陈嘉庚先生的事业遭受了巨大危机,当时汇丰银行跟一个财团来找陈嘉庚,表示愿意注入资金,让嘉庚公司重新发展起来,但他们有一个条件,不能再办集美学校,不能再办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说了一句话:“公司可以关门,学校不能不办。” 后来,陈嘉庚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学校不办,我误了青年,而且更重要的是误了我们社会,误了我们国家。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兴邦,“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为了支持厦大的日常运转经费,陈嘉庚先生卖掉了三座别墅和自己名下的橡胶园,运营大学令陈嘉庚背负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直至1937年春,为了厦门大学有更好的发展,他把学校无偿捐给国民政府,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可以说创办厦门大学的历程,是陈嘉庚先生兴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花费了大量精力,也牺牲了自己的事业,但陈嘉庚先生依然义无反顾,并在筹办厦门大学演讲词中表示:“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并鼓励大家“一国之强,必先受一种之痛苦,此为过渡时代,必须经过。但鄙人对中国前途甚抱乐观”。由此可见,陈嘉庚先生胸襟寥廓,高瞻远瞩,称得上是当代有识之士。
1950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其衣物都有补丁,每日用餐严格低标准,绝不铺张浪费。1923年,陈嘉庚先生天命之年,叶渊校长发动集美学校师生捐款,建造一座“介眉亭”为陈嘉庚校主祝寿。陈嘉庚先生“闻之殊深诧异”,先后发出两封信函,表示反对并严肃批评校长。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国为民,将国与民作为一生守护的信仰,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嘉庚精神”,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华人心中,并时刻感召和鼓舞无数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而矢志不渝奋斗终生。
在此,借用毛泽东同志对陈嘉庚先生的评价,作为对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精彩经历的总结: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